8米巨蟒

風有哪幾種?

風有哪幾種?像季風阿

颱風阿

~~~~~~~好亂喔!
風的種類陣 風  我們平常所說的風其實就是指空氣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動。

據觀測

在離地面約1500米以上的高空

那里的空氣被稱為自由大氣

空氣的流動速度幾乎不變(高山地區除外)

因此風呈現出一種穩定而均勻的狀態。

但是在離地面1000米或1500米之內

尤其是接近地面的空氣

其流動速度時小時大

因而使風變得忽兒大

忽兒小

吹在人身上有一陣陣的感覺

這就是陣風。

  一般6級以下的風不會引起大的危害。

6級或6級以上的風多陣風

才有一定的危害。

氣象廣播時

經常報告陣風6-7級或8-9級等

是表示在有風的過程中

陣風可能達到的最大級數。

  為什麼會刮陣風呢?  陣風的產生是空氣擾動的結果。

我們知道

流體在運動中

流過固體表面時

會遇到來自固體表面的阻力

使流體的流速減慢。

空氣是流體的一種

當空氣流經地面時

由於地面對空氣發生了阻力

低層風速減小

而上層不變

這就使空氣發生擾動。

它不僅前進

且會下降。

有時在空氣流經的方向上

因為有丘陵、建筑物和森林等障礙物阻擋而產生回流

這就會造成許多不規則的渦旋(見上圖)。

這種渦旋會使空氣流動速度產生變化。

當渦旋的流動方向與總的空氣流動方向一致時

就會加大風速﹔相反

則會減小風速

所以風速時大時小﹔當渦旋與空氣流動方向一致而加大風速時

會產生瞬時極大風速

這就是陣風。

  一般來說

陣風的風速要比平均風速大百分之五十或更高。

平均風速愈大

地表面愈粗糙

陣風風速超過平均風速的百分率就越大。

一次陣風到達最大風速後

約過l一2秒鐘

風速就會小於平均風速的一半

然後再出現另一次最大風速。

這樣

地面上所吹的風就是一陣陣的了。

  夏天

當北方有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到來時

由於地面太陽輻射增溫

特別是中午到下午這段時間

地面溫度增高較多

造成高空與地面溫度差加大。

同時

如果當地上空空氣比以前潮濕

就有利於積雨雲(即下雷雨的雲)的發展

當積雨雲發展到強盛階段

高空的大雨滴就開始下降

速度愈降愈快

高空冷氣流也隨著下降。

雨滴在下降途中有一部分被低空較高的溫度蒸發掉

在雨滴被蒸發時

必然吸收周圍的熱量。

因此

高空下降的冷氣流愈變愈冷

而地面的溫度較高

這樣溫差更大

氣壓差也就更大。

強烈的冷氣流從高空猛烈地沖下來

於是造成強烈的陣風。

  在一天之內

尤其是夏天中午前後

空氣對流旺盛

風的陣性增大﹔到了夜晚

空氣對流減弱

風的陣性就不如白天顯著。

在一年里

春季風的陣性大

冬季風的陣性小。

陣風時間雖短

但對海上生產或航行船只的影響卻很大。

因此在發布天氣預報時

常常要把陣風大小及時地告訴漁民和船員。

海陸風  在海濱地區

只要天氣晴朗

白天風總是從海上吹向陸地﹔到夜里

風則從陸地吹向海上。

從海上吹向陸地的風

叫做海風(左上圖)﹔從陸地吹向海上的風

稱為陸風(右上圖)。

氣象上常把兩者合稱為海陸風。

  海陸風和季風一樣

都是因為海陸分布影響所形成的周期性的風。

不過海陸風是以晝夜為周期

而季風的風向卻隨季節變化

同時海陸風範圍也比季風小。

那麼海陸風是如何形成的呢?  白天

陸地上空氣增溫迅速

而海面上氣溫變化很小。

這樣

溫度低的地方空氣冷而下沉

接近海面上的氣壓就高些﹔溫度高的地方空氣輕而上浮

陸地上的氣壓便低些。

陸地上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

它上空的氣壓比海面上空氣壓要高些。

因為在下層海面氣壓高於陸地

在上層陸地氣壓又高於海洋

而空氣總是從氣壓高的地區流到氣壓低的地區

所以

就在海陸交界地區出現了範圍不大的垂直環流。

陸地上空氣上升

到達一定高度後

從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

空氣下沉

到達海面後

轉而流向陸地。

這支在下層從海面流向陸地

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風

便是海風。

如上圖給出了海風形成的過程。

  夜間

情況變得恰恰相反:陸地上

空氣很快冷卻

氣壓升高﹔海面降溫比較遲緩(同時深處較溫暖的海水和表面降溫之後的海水可以交流混合)

因此比起陸面來仍要溫暖得多

這時海面是相對的低氣壓區。

但到一定高度之後

海面氣壓又高於陸地。

因此

在下層的空氣從陸地流向海上

在上層的空氣便從海上流向陸地。

在這種情況下

整個垂直環流的流動方向

也變得和前面海風里的垂直環流完全相反了。

在這個完整的垂直環流的下層

從陸地流向海洋

方向大致垂直海岸的氣流

便是陸風。

上圖給出了陸風形成的過程。

  一般海風比陸風要強。

因為白天海陸溫差大

加上陸上氣層較不穩定

所以有利於海風的發展。

而夜間

海陸溫差較小

所波及的氣層較薄

陸風也就比較弱些。

海風前進的速度

最大可達5-6米/秒

陸風一般只有1-2米/秒。

濱海一帶溫差大

海陸風強度也大

隨著遠離海岸

海陸風便逐漸減弱。

  海陸風發展得最強烈的地區

是在溫度日變化最大

以及晝夜海陸溫度差最大的地區。

所以在氣溫日變化比較大的熱帶地區

全年都可見到海陸風﹔中緯地區海陸風較弱

而且大多在夏季才出現﹔高緯地區

只有夏季無雲的日子里

才可以偶爾見到極弱的海陸風。

我國沿海的台灣省和青島等地

海陸風很明顯

尤其是夏半年

海陸溫差及氣溫日變化增大

所以海陸風較強

出現的次數也較多。

而冬半年的海陸風就沒有夏半年突出

出現機會比較少。

  海風與陸風的範圍小。

以水平範圍來說

海風深入大陸在溫帶約為15-50公里

熱帶最遠不超過100公里

陸風侵入海上最遠20-30公里

近的只有幾公里。

以垂直厚度來說

海風在溫帶約為幾百米

熱帶也只有1-2公里﹔只是上層的反向風常常要更高一些。

至於陸風則要比海風淺得多了

最強的陸風

厚度只有200-300米

上部反向風僅伸達800米。

在我國台灣省

海風厚度較大

約為560一700米

陸風為250-340米。

海陸風交替的時間隨地方條件及天氣情況而不同。

白天

陸地溫度高於海洋﹔夜里

海洋溫度高於陸地。

陸地溫度高於海洋的時間

一般為下午2-3時

這時候的海風最強。

此後溫度逐漸下降

海風便隨著減弱

約在晚上9-10時

海陸溫差沒有了

海風也就停止了。

夜里

陸地溫度降得快

海洋溫度比陸地下降得慢些

因此

在晚上9-10時以後

陸上變冷了

海上反而暖些。

海陸溫差的趨向改變了

海陸風的方向也改變了。

從晚上9-10時的一度平靜無風之後

接著微弱的陸風就開始了﹔這以後

海陸溫差逐漸增大

陸風也越來越強﹔大約夜里2-3時左右

溫差最大

這時的陸風也最強。

天亮後

陸地漸漸暖起來

海陸溫差越來越小

陸風逐漸

減弱﹔約在上午9-10時左右

海陸溫差又消失了

陸風隨著終止。

  就這樣

隨著海陸晝夜溫差的不斷改變

白天出現的海風

下午2-3時最強

夜間出現的陸風

夜里2-3時最強﹔上午9-10時和晚間9-10時

海陸溫度幾乎相同

溫度差別消失

海風和陸風便消失了。

  海風和陸風消失的時間

也正是從海風轉為陸風(晚上9-10時)或從陸風轉為海風(上午9-10時)的過渡時間。

  海陸風必須在靜穩的天氣條件下才可以看得到

如果有強烈的天氣系統

如颮線、風暴一類的天氣系統出現時

就看不到海陸風的現象了。

此外

如果是陰天

陸風吹刮的時間往往拖延很長

而海風出現的時間便一直推後下去

有時甚至遲到12時左右才開始。

  海風登陸帶來水汽

使陸地上濕度增大

溫度明顯降低

甚至形成低雲和霧。

夏季沿海地區比內陸涼爽

冬季比內陸溫和

這和海風有關。

所以海風可以調節沿海地區的氣候。

 山 谷 風  住在山區的人都熟悉

白天風從山谷吹向山坡

這種風叫谷風﹔到夜晚

風從山坡吹向山谷

這種風稱山風。

山風和谷風總稱為山谷風。

  山谷風的形成原理跟海陸風類似。

  白天

山坡接受太陽光熱較多

成為一只小小的“加熱爐”

空氣增溫較多﹔而山谷上空

同高度上的空氣因離地較遠

增溫較少。

於是山坡上的暖空氣不斷上升

并在上層從山坡流向谷地

谷底的空氣則沿山坡向山頂補充

這樣便在山坡與山谷之間形成一個熱力環流。

下層風由谷底吹向山坡

稱為谷風(見圖5-41)。

到了夜間

山坡上的空氣受山坡輻射冷卻影響

“加熱爐”變成了“冷卻器”

空氣降溫較多﹔而谷地上空

同高度的空氣因離地面較遠

降溫較少。

於是山坡上的冷空氣因密度大

順山坡流入谷地

谷底的空氣因匯合而上升

并從上面向山頂上空流去

形成與白天相反的熱力環流。

下層風由山坡吹向谷地

稱為山風(見圖5-42)。

  谷風的平均速度約每秒2-4米

有時可達每秒7-10米。

谷風通過山隘的時候

風速加大。

山風比谷風風速小一些

但在峽谷中

風力加強

有時會吹損谷地中的農作物。

谷風所達厚度一般約為谷底以上500-1000米

這一厚度還隨氣層不穩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

一天之中

以午後的伸展厚度為最大。

山風厚度比較薄

通常只及300米左右。

  在晴朗的白天

谷風把溫暖的空氣向山上輸送

使山上氣溫升高

促使山前坡崗區的植物、農作物和果樹早發芽、早開花、早結果、早成熟﹔冬季可減少寒意。

谷風把谷地的水汽帶到上方

使山上空氣濕度增加

谷地的空氣濕度減小

這種現象

在中午幾小時內特別的顯著。

如果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

夏季谷風常常會凝雲致雨

這對山區樹木和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利﹔夜晚

山風把水汽從山上帶入谷地

因而山上的空氣濕度減小

谷地空氣濕度增加。

在生長季節里

山風能降低溫度

對植物體營養物質的積累

塊根、塊莖植物的生長膨大很有好處。

  山谷風還可以把清新的空氣輸送到城區和工廠區

把煙塵和漂浮在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帶走

有利於改善和保護環境。

工廠的建設和布局要考慮有規律性的風向變化問題。

山谷風風向變化有規律

風力也比較穩定

可以當作一種動力資源來研究和利用

發揮其有利方面

控制其不利方面

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值得重視的是

我國除山地以外

高原和盆地邊緣也可以出現與山谷風類似的風:風向風速有明顯的日變化。

出現在青藏高原邊緣的山谷風

特別是與四川盆地相鄰的地區

對青藏高原邊緣一帶的天氣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水汽充足的條件下

白天在山坡上空凝雲致雨

夜間在盆地邊緣造成降水。

焚 風  當氣流跨越山脊時

背風面上容易發生一種熱而乾燥的風

名叫焚風。

這種風不象山風那樣經常出現

它是在山嶺兩面氣壓不同的條件下發生的。

  在山嶺的一側是高氣壓

另一側是低氣壓時

空氣會從高壓區向低壓區移動。

在空氣移動途中遇山受阻

被迫上升

氣壓降低

空氣膨脹

溫度也就隨之降低。

空氣每上升100米

氣溫就下降0.6°C

當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

水汽遇冷凝結

形成雨雪落下。

空氣到達山脊附近後

變得稀薄乾燥

然後翻過山脊

順坡下降

空氣在下降過程中

重又變得緊密

并出現增溫的現象。

空氣每下降l00米

氣溫就會升高1°C。

因此

空氣沿著高大的山嶺沉降到山麓的時候

氣溫常會有大幅度的升高。

迎風和背風兩面的空氣

即使高度相同

背風面空氣的溫度也總是比迎風面的高。

每當背風山坡刮炎熱乾燥的焚風時

迎風山坡卻常常下雨或落雪。

  焚風的害處很多。

它常常使果木和農作物乾枯

降低產量

使森林和村鎮的火災蔓延并造成損失。

十九世紀

阿爾卑斯山北坡幾場著名的大火災

都是發生在焚風盛行時期的。

焚風在高山地區可大量融雪

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濫﹔有時能引起雪崩。

如果地形適宜

強勁的焚風又可造成局部風災

刮走山間農舍屋頂

吹倒庄稼

拔起樹木

傷害森林

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發生事故。

  焚風有弊

但是它也有利。

由於它能加速冬季積雪的溶化

不用等到明年春天

牛羊就可以在戶外放牧了。

焚風還豐富了當地的熱量資源

象羅納河谷上游瑞士的玉米和葡萄

就是靠了焚風的熱量而成熟的﹔而焚風影響不到的鄰近地區

這些庄稼就難以成熟。

乾 熱 風  在初夏季節

我國一些地區經常會出現一種高溫、低濕的風

這就是乾熱風

也叫“熱風”、“火風”、“乾旱風”等。

它是一種持續時間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氣現象。

  由於各地自然特點不同

乾熱風成因也不同。

每年初夏

我國內陸地區氣候炎熱

雨水稀少

增溫強烈

氣壓迅速降低

形成一個勢力很強的大陸熱低壓。

在這個熱低壓周圍

氣壓梯度隨著氣團溫度的增加而加大

於是乾熱的氣流就圍著熱低壓旋轉起來

形成一股又乾又熱的風

這就是乾熱風。

強烈的乾熱風

對當地小麥、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

  氣候乾燥的蒙古和我國河套以西與新疆、甘肅一帶

是經常產生大陸熱低壓的地區。

熱低壓離開源地後

沿途經過乾熱的戈壁沙漠

會變得更加乾熱

乾熱風也變得更強盛。

位於歐亞大陸中心的塔里木盆地

氣候極端乾旱

強烈冷鋒越過天山

帕米爾高原後產生的“焚風”

往往引起本地區大範圍的乾熱風發生。

  在黃淮平原

乾熱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該區域的大氣乾旱為基礎。

春末夏初

正是北半球太陽直射角最大的季節

同時又是我國北方雨季來臨前天氣晴朗、少雨的時期。

在乾燥氣團控制下

這里天晴、乾燥、風多

地面增溫快(平均最高氣溫可達25-30°C)

凝雲致雨的機會少

容易形成乾熱風。

這種乾熱風

對這一帶小麥後期的生長發育不利。

  在江淮流域

乾熱風是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部的西南氣流影響下產生的。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一個深厚的暖性高壓系統

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氣組成的。

春夏之際

這個高氣壓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

以後逐漸向北移動。

由於在高壓區內

風向是順時針方向吹的

所以在副熱帶高壓的西部

就吹西南風。

位於副熱帶高壓偏北部和西部地區

受這股西南風的影響

產生乾熱風天氣。

初夏時

北方仍有冷高壓不斷南下

勢力減弱

發生變性﹔當它與副熱帶高壓合并時

勢力又得到加強

使晴好天氣繼續維持

乾熱風就更加明顯。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

梅雨結束後天氣晴朗乾燥

偏南乾熱風往往伴隨“伏旱”同時出現

對雙季早稻(或中稻)抽穗揚花不利。

  乾熱風對作物的危害

主要由於高溫、乾旱、強風迫使空氣和土壤的蒸發量增大

作物體內的水份消耗很快

從而破壞了葉綠素等色素

阻礙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過程

使植株很快地由下往上青乾。

尤其是乾熱風

常常和乾旱一起危害作物。

作物根部本來就吸不到應有的水分

而乾熱風卻又從莖葉中把大量的水分攫取走了

因而使作物更快地萎黃枯死。

  乾熱風常發生的初夏時節

正是我國北方小麥灌漿時期

碰上乾熱風

麥穗會被烤得不能灌漿

提前“枯熟”、麥粒乾癟

粒重下降

導致嚴重減產。

  乾熱風的危害程度

還與乾熱風出現前幾天的天氣狀況有關。

如雨後驟晴

緊接著出現高溫低濕的燥熱天氣

危害較重。

在乾熱風發生前如稍有降水

對於減輕乾熱風危害是有利的。

從播種時間的早晚來看

晚麥容易受害。

所以

農諺說:“早谷晚麥

十年九壞”。

從農時來看

小滿、芒種是一關

農諺有“小滿不滿

麥有一險”的說法。

就是說

小麥在小滿時還沒有灌漿乳熟

是容易受到乾熱風危害的。

旋 風  旋風是打轉轉的空氣渦旋

是由地面挾帶灰塵向空中飛舞的渦旋

這種渦旋正是我們平常看到的旋風

它是空氣在流動中造成的一種自然現象

可是風為什麼會打轉轉呢?  我們知道

當空氣圍繞地面上象樹木、丘陵、建筑物等不平的地方流動時、或者空氣和地面發生摩擦時

要急速地改變它的前進方向

於是就會產生隨氣流一同移動的渦旋

這就刮起了旋風。

但是

這種旋風很少

也很小。

  旋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是當某個地方被太陽晒得很熱時

這里的空氣就會膨脹起來

一部分空氣被擠得上升

到高空後溫度又逐漸降低

開始向四周流動

最後下沉到地面附近。

這時

受熱地區的空氣減少了

氣壓也降低了

而四周的溫度較低

空氣密度較大

加上受熱的這部分空氣從空中落下來

所以空氣增多

氣壓顯著加大。

這樣

空氣就要從四周氣壓高的地方

向中心氣壓低的地方流來

跟水往低處流一樣。

但是

由於空氣是在地球上流動

而地球又是時刻不停地從西向東旋轉

那麼空氣在流動過程中就要受地球轉動的影響

逐漸向右偏去(原來的北風偏轉成東北風

南風偏轉成西南風

西風偏轉成西北風

東風偏轉成東南風)。

於是從四周吹來的較冷空氣

就圍繞著受熱的低氣壓區旋轉起來

成為一個和鐘表時針轉動方向相反的空氣渦旋

這就形成了旋風。

  這種旋風的中心

由於暖空氣不斷上升

加上四周的空氣不斷旋轉

所以很容易把地面上的塵土、樹葉、紙屑等卷到空中

并隨空氣的流動而旋轉飛舞。

如果旋風的勢力較強

有時會把地面上的一些小動物

如小蛇、小虫等卷到空中去

在塵沙彌漫中隨風前往。

  一般小旋風的高度不太大

當它受到地面的摩擦或房屋、樹木等的阻擋時

就漸漸消散變成普通的風。

  也許有人還會問:既然地面受熱就容易起旋風

那夏天比春天還熱

為什麼夏天旋風少而春天旋風多呢?這是原因夏天天氣雖然很熱

但是地面的草木青青

土地濕潤

氣溫相差不大

所以夏天很少刮旋風。

可是

在春天

樹葉還沒有全長出來

草也剛發芽

庄稼地是一片光光的

處處沒遮沒擋

這就容易晒熱

使地面上空氣的溫度變化較大

就容易刮旋風。

  旋風能挾帶灰塵、亂紙向空中飛舞

當然也能把地面的熱量、水汽等帶到空中

所以

它造成了空氣的熱量、水汽等的垂直混合

使空氣中熱量和水汽等的垂直分布均勻。

但在地面附近旋風很小

垂直交換作用不大

因此在緊貼地面氣層中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

龍卷風  龍卷風

因為與古代神話里從波濤中竄出、騰雲駕霧的東海跤龍很相象而得名

它還有不少的別名

如“龍吸水”、“龍擺尾”、“倒挂龍”等等。

  現在我們知道

龍卷風是一個猛烈旋轉著的圓形空氣柱

它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

下端有的懸在半空中

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

一邊旋轉

一邊向前移動。

發生在海上

猶如“龍吸水”的現象

稱為“水龍卷”﹔出現在陸上

卷揚塵土

卷走房屋、樹木等的龍卷

稱為“陸龍卷”。

遠遠看去

它不僅很象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條巨蟒

而且很象一個擺動不停的大象鼻子。

  這個大“象鼻”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大自然里的龍卷風誕生在雷雨雲里。

在雷雨雲里

空氣擾動十分厲害

上下溫差懸殊。

在地面

氣溫是攝氏二十幾度

越往高空

溫度越低。

在積雨雲頂部八千多米的高空

溫度低到攝氏零下三十幾度。

這樣

上面冷的氣流急速下降

下面熱的空氣猛烈上升。

上升氣流到達高空時

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風

就會迫使上升氣流“倒挂”(向下旋轉運動)。

由於上層空氣交替擾動

產生旋轉作用

形成許多小渦旋。

這些小渦旋逐漸擴大。

上下激蕩越發強烈

終於形成大渦旋。

大渦旋先是繞水平軸旋轉

形成了一個呈水平方向的空氣旋轉柱。

然後

這個空氣旋轉柱的兩端漸漸彎曲

并且從雲底慢慢垂了下來。

對積雨雲前進的方向來說

從左邊伸出雲體的叫“左龍卷”

從右邊伸出雲體的叫“右龍卷”﹔前者順時針旋轉

後者反時針旋轉。

伸到地面的一般是右龍卷

左龍卷伸下來的機會不多。

  另外

龍卷風也容易在兩條颮線的交點上發生。

颮線經常出現在炎熱季節強冷空氣的最“前哨”。

  龍卷風出現時

往往不只一個。

有時從同一塊積雨雲中可以出現兩個

甚至兩個以上的“象鼻”--漏斗雲柱。

只是有的“象鼻”剛剛開始下伸

有的“象鼻”下端卻已經接地或在接地後正在縮回雲中

也有的在雲底伸伸縮縮、始終不垂到地面。

  龍卷風的範圍小

直徑平均為200-300米﹔直徑最小的不過幾十米

只有極少數直徑大的才達到1000米以上。

它的壽命也很短促

往往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

最多不超過幾小時。

其移動速度平均每秒15米

最快的可達70米﹔移動路徑的長度大多在10公里左右

短的只有幾十米

長的可達幾百公里以上。

它造成破壞的地面寬度

一般只有l-2公里。

  龍卷風的脾氣極其粗暴。

在它所到之處

吼聲如雷

強的猶如飛機機群在低空掠過。

這可能是由於渦旋的某些部分風速超過聲速

因而產生小振幅的沖擊波。

龍卷風里的風速究競有多大?人們還無法測定

因為任何風速計都經受不住它的摧毀。

一般情況

風速可能在每秒50-150米

極端情況下

甚至達到每秒300米或超過聲速。

  超聲速的風能

可產生無窮的威力。

1896年

美國聖路易斯的龍卷風夾帶的松木棍竟把一厘米厚的鋼板擊穿11919年發生在美國明尼斯達州的一次龍卷風

使一根細草莖刺穿一塊厚木板﹔而一片三葉草的葉子竟象楔子一樣

被深深嵌入了泥牆中。

不過

龍卷風中心的風速很小

甚至無風

這和颱風眼中的情況很相似。

  尤其可怕的是龍卷內部的低氣壓。

這種低氣壓可以低到400毫巴

甚至200毫巴

而一個標准大氣壓是1013毫巴。

所以

在龍卷風掃過的地方

猶如一個特殊的吸泵一樣

往往把它所觸及的水和沙塵、樹木等吸卷而起

形成高大的柱體

這就是過去人們所說的“龍倒挂”或“龍吸水”。

當龍卷風把陸地上某種有顏色的物質或其他物質及海里的魚類卷到高空

移到某地再隨暴雨降到地面

就形成“魚雨”、“血雨”、“谷雨”、“錢雨”了。

  當龍卷風掃過建筑物頂部或車輛時

由於它的內部氣壓極低

造成建筑物或車輛內外強烈的氣壓差

傾刻間就會使建筑物或交通車輛發生“爆炸”。

如果龍卷風的爆炸作用和巨大風力共同施展威力

那麼它們所產生的破壞和損失將是極端嚴重的。

  但是

在通常的情況下

如果龍卷風經過居民點

天空中便飛舞著磚瓦、斷木等碎物

因風速很大也能使人、畜傷亡

并將樹木和電線杆砸成窟窿。

就是一粒粒的小石子

也宛如槍彈似的

能穿過玻璃而不使它粉碎。

  據統計

每個陸地國家都出現過龍卷風

其中美國是發生龍卷風最多的國家。

加拿大、墨西哥、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和印度等國

發生龍卷風的機會也很多。

我國龍卷風主要發生在華南和華東地區

它還經常出現在南海的西沙群島上。

由於龍卷風的發生與強烈雷暴的出現密切相關

所以龍卷風一般在暖季出現。

但在沒有雷暴的寒冷季節里

只要具備強烈對流的條件

也是可以出現龍卷風的。

  龍卷風在白天、夜間都能生成

但大部分發生在午後。

有時

同時有幾個龍卷一起出現。

  從火山爆發和大火災產生的煙和水蒸汽中

也可能誕生龍卷風。

這種龍卷風稱為火龍卷或煙龍卷。

  各種龍卷風的範圍很小

壽命很短促

這給科學研究和預報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但是

龍卷風到來之前

只要留心觀察

總會出現一些值得注意的天氣現象和特征的。

比如

龍卷生成前大氣很不穩定

雲系對流旺盛

氣壓明顯降低

雲的底部騷動特別厲害等等

這對於預報龍卷風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

氣象雷達在發現和追蹤龍卷風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測到300公里外的雷雨雲

一旦在雷達中發現有龍卷風存在的鉤狀回波時

即可發出警報。

但也有的龍卷風出現時

這種鉤狀回波不明顯。

因此

采用雷達和目視相配合的方法常常更可靠一些。

當觀察者發現龍卷風後

應立即報告氣象部門

可用雷達跟蹤

隨後還有一定的時間對龍卷風路徑上的居民和單位發布警報。

  氣象衛星的出現給龍卷風預報增添了新的探測工具

尤其是用同步衛星拍攝的雲層照片

在監視龍卷風的發生上起著更重大的作用。

衛星晝夜都能觀測

并且可以看到更小的目標。

如果把衛星和雷達結合起來

就能連續觀察龍卷風的變化

可在龍卷風發生前半小時發布警告。

颱 風A.什麼是颱風?  颱風

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

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

實際上

颱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

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

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氣旋

因為颱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

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麼稱為颱風呢?有人說

過去人們不了解颱風發源於太平洋

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台灣

所以稱為颱風﹔也有人認為

颱風侵襲我國廣東省最多

颱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

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

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

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的稱颱風

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

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

在澳大利亞的則稱熱帶氣旋。

B.颱風的命名和編號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

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

即使同一個國家

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

因此

常常引起各種誤會

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

氣象部門采取了對台風命名的辦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

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

U

X

Y

Z以外)為字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

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

如第一組:Anna (安娜)

B1anche(布蘭奇)

Camil.te(卡米爾)等

直到wcnda(溫達)﹔第二組:A1nla(阿爾瑪)

Becl(J/(貝基)

Cella(西利亞)等

直到wilna(威爾納)﹔第三組

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當飛機偵察到台風時

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

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

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

當第一組名稱用完

又從第二組A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

第二年的第一個台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台風名字後面的

循環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颱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

就以世界上颱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

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

所以在同一年里

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

當然

在不同的年份里颱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

因此

在颱風名字的前面。

一定要標明年份

以示區別。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采用對颱風編號的力、法。

凡是東經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範圍內有颱風形成或侵入

就按照它出現的先後

順次進行編號。

例如

1999年發生的第一個颱風

編為9901

第二個颱風

編為9902……依此類推。

  這種對颱風編號的力、法

目前已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氣象台采用。

有的國家考慮到國際上颱風英文名稱沿用已久的習慣

除了編號以外。

還同時標明該次颱風的英文名稱。

C.颱風的分類  在氣象學中

根據熱帶氣旋的強度作了不同的分類。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曾經制定了一個熱帶氣旋的國際統一分類標准:中心最大風力在7級(<17.1米/秒=的熱帶氣旋叫做熱帶低壓;中心最大風力達8-9級(17.2-24.4米/秒)的稱作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在10-11級(24.5-32.6米/秒)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或颶風。

D.颱風的源地  全世界每年平均有80-100個颱風(我們這里將其它地區的熱帶氣旋也稱為颱風)發生

其中絕大部分發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

經統計發現

西太平洋颱風發生主要集中在四個地區:a. 菲律賓群島以東和琉球群島附近海面

這一帶是西北太平洋上颱風發生最多的地區

全年幾乎都會有颱風發生。

l一6月主要發生在北緯15度以南的菲律賓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的附近海面

6月以後這個發生區則向北伸展

7-8月出現在菲律賓呂宋島到琉球群島附近海面

9月又向南移到呂宋島以東附近海面

10-12月又移到菲律賓以東的北緯15度以南的海面上。

b. 關島以東的馬里亞納群島附近。

7-10月在群島四周海面均有颱風生成

5月以前很少有颱風

6月和11-12月主要發生在群島以南附近海面上。

c. 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上(颱風多集中在該群島的西北部和北部)。

這里以10月發生台風最為頻繁

1-6月很少有颱風生成。

d. 我國南海的中北部海面。

這里以6-9月發生颱風的機會最多

1-4月則很少有颱風發生

5月逐漸增多

10-12月又減少

但多發生在北緯15度以南的北部海面上。

季 風(三時已斷黃梅雨

萬里初來船舶風。

蘇東坡)  季風現象

在中國、印度及阿拉伯海沿岸一帶

早在古代就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

現在西文中的“季風”一詞(如英語中的monsoon

德語中的Monsun

俄文中的MyccoH

等)

來源於古代阿拉伯字Mausim

它的意思即為氣候。

  季風

在我國古代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如信風

黃雀風

落梅風。

在沿海地區又叫舶風

所謂舶風即夏季從東南洋面吹至我國的東南季風。

由於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風力

冬季的偏北季風不利於從南方來的船舶駛向大陸

只有夏季的偏南季風才能使它們到達中國海岸。

因此

偏南的夏季風又被稱作舶風。

當東南季風到達我國長江中下游時候

這里具有地區氣候特色的梅雨天氣便告結束

開始了夏季的伏旱。

北宋蘇東坡《船舶風》詩中有

“三時已斷黃梅雨

萬里初來船舶風”之句。

在詩引中他解釋說:“吳中(今江蘇的南部)梅雨既過

颯然清風彌間﹔歲歲如此

湖人謂之船舶風。

是時海舶初回

此風自海上與舶俱至雲爾。

”詩中的“黃梅雨”又叫梅雨

是陽歷六月至七月初長江中下游的連綿陰雨。

“三時”指的是夏至後半月

即七月上旬。

蘇東坡詩中提到的七月上旬梅雨結束

而東南季風到來的氣候情況

和現在的氣候差不多。

  究竟什麼是季風?過去只認為風向有季節變化

就是季風。

於是有人就說

中國的東南部季節特別明顯

可是就從來沒有見過季風!

當然

季風還是有的

只是因為受地形影響

風向季節變化反映不出來。

現代人們對季風的認識有了進步

至少有三點是公認的

即:(1)季風是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改變的現象

這里強調“大範圍”是因為小範圍風向受地形影響很大﹔(2)隨著風向變換

控制氣團的性質也產生轉變

例如

冬季風來時感到空氣寒冷乾燥

夏季風來時空氣溫暖潮濕﹔(3)隨著盛行風向的變換

將帶來明顯的天氣氣候變化。

  季風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海陸間熱力環流的季節變化。

夏季大陸增熱比海洋劇烈

氣壓隨高度變化慢於海洋上空

所以到一定高度

就產生從大陸指向海洋的水平氣壓梯度

空氣由大陸指向海洋

海洋上形成高壓

大陸形成低壓

空氣從海洋海向大陸

形成了與高空方向相反氣流

構成了夏季的季風環流。

在我國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夏季風特別溫暖而濕潤。

  冬季大陸迅速冷卻

海洋上溫度比陸地要高些

因此大陸為高壓

海洋上為低壓

低層氣流由大陸流向海洋

高層氣流由海洋流向大陸

形成冬季的季風環流。

在我國為西北季風

變為東北季風。

冬季風十分乾冷。

  不過

海陸影響的程度

與緯度和季節都有關系。

冬季中、高緯度海陸影響大

陸地的冷高壓中心位置在較高的緯度上

海洋上為低壓。

夏季低緯度海陸影響大

陸地上的熱低壓中心位置偏南

海洋上的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向北移動。

  當然

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

也可以使季風加強或削弱

但不是基本因素。

至於季風現象是否明顯

則與大陸面積大小、形狀和所在緯度位置有關系。

大陸面積大

由於海陸間熱力差異形成的季節性高、低壓就強

氣壓梯度季節變化也就大

季風也就越明顯。

北美大陸面積遠遠小於歐亞大陸

冬季的冷高壓和夏季的熱低壓都不明顯

所以季風也不明顯。

大陸形狀呈臥長方形

從西歐進入大陸的溫暖氣流很難達到大陸東部

所以大陸東部季風明顯。

北美大陸呈豎長方形

從西岸進入大陸的氣流可以到達東部

所以大陸東部也無明顯季風。

大陸緯度低

無論從海陸熱力差異

還是行星風帶的季風移動

都有利於季風形成

歐亞大陸的緯度位置達到較低緯度

北美大陸則主要分布在緯度30°以北

所以歐亞大陸季風比北美大陸明顯。

參考資料 http://science.yam.com/weather/wind
風依其影響範圍可分為全球風系和地方風系一、全球性風系:即行星風系

包括信風、西風、極地東風。

二、地方性風系:受區域限制而形成的風(一)落山風、焚風(火燒風):焚風是落山風的一種(二)密史托拉風(Mistral wind)vs欽諾克風(Chinook wind)(三)西洛可風and坎辛風(四)颱風、颶風、旋風(五)龍捲風(六)季風
氣象局就有完整的介紹囉 網址:http://e-service.cwb.gov.tw/docs/V3.0/knowledge/dict/kn_all.htm
還有“失驚風”!


中風..... _=
very good
發表意見不要用白爛的方式回答
發表意見不要用白爛的方式回答!
我所知道的風種類有(從小到大)無風.軟風.輕風.微風.清風.強風.疾風.大風.峰烈風.狂風.暴風.颶風

氣象圖|聖嬰|閃電|專有名詞|氣候|圖示|颱風|氣壓|沙塵暴|下雨|衛星雲圖|豪雨|設施|氣象局|鋒面|雲|海嘯|氣溫|風力|雷雨|冰雹|打雷|夏季|梅雨|地震|天氣|冷氣團|氣象預報|

8米巨蟒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2404592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we1014004 的頭像
    qwe1014004

    資訊管理中心

    qwe1014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