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造反

叛逆無罪 造反有理

教育是百年大計。

大家耳熟能詳

但是

誰滿意了我們的學校教育?對教育部來說

他費盡千辛萬苦

擬定了國家的教育計畫。

所以

學校教育是政府的發展活動

政府是主角。

對學校當局來說

也是很辛苦的來執行教育學生。

據學校當局說

老師們是認真教學的

學生們都是來「快樂學習」的。

但是

筆者的學生時代經驗

學校教育是一個以無聊、沉悶、恐懼來壓迫學生的計畫。

這個計畫裡的主角是教育部或是說政府

據說它是很有所謂「遠見」的看到了我們這些百姓的無知。

所以

它要把我們當人看

並且要教育我們

提升全民的教育程度。

對自由市場經濟來說

由於有價格系統在流通

再加上有許多個人為主角的舞台競爭活動

政府只是裁判者。

所以

在自由市場裡的許多個人可以得到發展。

學校教育的活動

沒有價格系統

其實是因為

它是一種「政治活動」。

學生被迫必須「勞動服務」

就證明了學校教育是政治活動。

學生必須受學校方面來管制

也就是說

學校在管理教育學生。

據說

透過「勞動服務」可以培養學生勤勞的好習慣;透過「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觀。

不過

共產主義國家也曾經試圖透過「勞動改造」來培養人民勤勞的好習慣;透過「思想改造」來培養人民具有健康的思想

以便能夠「終身」向黨「學習」。

政治活動強調統一性

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舞台。

學生完全不能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因此

在漫長的學校教育時間裡

學生的自我發展受到長期的壓抑。

有些學生會得到「腦神經衰弱」

可能是因為他長期被迫學習一些對其個人感受不到有用的東西

所引發的心理反應。

要對那些政治性教材感到興趣

恐怕會是很困難的事情。

可是

學生又被迫要集中注意力在這些無聊沒用的書籍上。

無聊、沉悶是自然的反應。

他們卻說這是「注意力缺失症」。

有些老師說

霸凌的產生

乃是品格教育未落實的結果

所以要落實品格教育。

如果真是這樣

那麼

現階段未落實品格教育的責任

是否必須查清楚?如果不查清楚

沒人負責

必然會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事實上

學生霸凌的產生

是由於老師管教學生的模仿

強勢學生去管教弱勢學生所形成的。

也由於學生的知識是被管制的

他們想知道的不給知道

給知道的又對他們沒用

只對學校自己認為的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有用

也對教育部的考試有用。

因此學生的心理內部壓力被扭曲而無處宣洩

透過霸凌來宣洩。

维基百科在整個20世紀

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

法國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的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

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

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

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

而不去上學。

事實上

心理發展自然是一種「多元化發展」的過程。

透過政府作為的「統一化」過程

都會抑制許多個人「不同」的心理發展。

被抑制了的心理發展

會以兩種以上的面貌出現:一是自我發展的階段停留在幼稚階段

普遍的沒有自信;二是大量的心理自然發展的內部壓力沒有被釋放出來

引起心理疾病或是退化症狀。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可以用常人的語言或文字描述出來的道

就不是恆常的道;可以用常人的語言或文字描述出來的名

就不是恆常的名。

老子的道德經裡所描述出來的道

其實就是一個具有動態發展的社會狀態。

但是

一般的學校教育裡所教導的道

卻是一個靜態的社會。

所以

他們會認為

學生「該」有學生的樣子;老師「該」有老師的樣子。

事實上

這個「應該」怎麼樣

就是一種「規範」

也是一種壓制。

老師們在還是當學生的時候就受到了壓制

在當老師的時候

便根據這個經驗來壓制學生。

不過

就算是在當老師的時候

仍然受到這個規範的繼續壓制。

所以

他們的自我發展才會因被壓制而停留在幼稚階段。

在幼稚階段的人沒有判斷力

所以

遇到問題時

經常會困惑的問:「我『該』怎麼辦?」。

因此

印度得道靈修大師奧修才會說:「聰明才智是觀照的品質

它看著頭腦

它給頭腦方向。

目前

任何你的頭腦裡面所有的都是來自外在

而聰明才智是來自內在

那在以前是教育這個字的基本意義--它意味著『抽出』

但是目前以教育之名所做的剛好相反:它是『填入』--填入各種胡說八道的東西!

沒有一個地方有人努力去把你的聰明才智抽出。

」由於我們只是教育部的學校教育計畫裡的一個工具

沒有自己的生活上的舞台

因此

我們早已遠離了自己的真實生活。

因而我們早已喪失了在我們自己的真實生活裡能夠發展的機會。

所以

我們自然就會缺少面對真實生活的勇氣。

只是假裝過著大家都在過的無聊生活。


造反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1061406587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we1014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